下载

挽救生命争分夺秒,没想到这位急诊科医生经常搬出中药

生活日报 2018-09-13

急救医生天天要面对患者以生命相托。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、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董晓斌,就是一位医界“特种兵”。在他看来,危急重症抢救就像一场战争,医生就是守城的士兵。人命关天,必须争分夺秒、全力以赴。

从医22年,经他抢救而重获新生的患者已数不清有多少。不久前,在山东省首个“中国医师节”庆祝大会上,董晓斌被授予“山东省优秀医师”荣誉称号

危重症急救中彰显中医药担当

“以前总认为,中医药有养生作用,但没想到,关键时刻还能救命。”市民张先生日前因为重症肺炎导致积痰,呼吸困难,一度生命垂危。他转院到省中医后,董晓斌开出一剂清金化痰汤,令其病情好转起来。

一剂汤药急救命,对于199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的董晓斌来说,这并不是啥稀罕事儿。“除了治疗慢性病、养生调理,其实很多急症、重症,中医都能治。” 董晓斌告诉记者,所谓抢救,其实应该包括病人从进入医院到解除病危的全过程,而不仅仅是刚开始的前几分钟。在狭义的抢救阶段,西医西药有关键作用,但在抢救的持续过程中,中医中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早在毕业实习阶段,董晓斌曾遇到一名脓毒症患者,全身汗出,畏寒,大热天里也要抱着被子。西医西药无效,他大胆提议:“要不试试中药?”

辨证施治后,董晓斌为患者开了治疗体虚脾虚的经典方——小建中汤。让人惊喜的是,两三服药下去,患者就不那么怕冷了。

“积痰不出可以用清金化痰汤,大汗休克可以用参附注射液,而参麦注射液对于治疗冠心病、病毒性心肌炎、慢性肺心病等效果非常好。” 师古,但不泥古;董晓斌在急救工作中,一次次彰显中医药的担当。

“守门式值班”只为争分夺秒

董晓斌目前担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、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和济南市120急救中心山东省中医院分中心主任,虽然是三个头衔,但面对的病情都是又急又重的。

在董晓斌看来,危急重症抢救就像一场战争,医生负责守城,必须争分夺秒。他的同事告诉记者,别看董主任挺随和的,但若在抢救时稍慢一点,就会被他不留情面地批评。

“抢救车推过来,大夫稍微有点迟钝,病人可能就没了,怎么能不快?”董晓斌说。

急诊科的工作很繁杂,偶有空闲,董晓斌也会到门口去等着。市民老周的命,就是他在门口“抢”回来的。

“当时我就站在门口,看到担架过来,上面的老爷子呼哧呼哧直喘。”董晓斌询问其家人,得知老人憋喘躺不下。检查发现血压超高,而心电图证实了董晓斌的判断——心梗。因抢救及时,老周得以转危为安。

冲在前,有担当。有次值班,董晓斌接到相关科室会诊通知,一名70岁的癌症患者胸闷憋喘,科室初步诊断心衰,做了限制液体用量、速尿等对症处理,但情况没有好转。董晓斌赶到时,老人已经休克。时间紧迫,又来不及做别的检查,董晓斌判断老人的状况是因为血压低引起,坚持主张增液体。而他的坚持,终于换来了老人病情的好转。

为医者“但行善事”不辞劳苦

董晓斌能在一群人中迅速识别危重病号。有次跟120出车去一个车祸现场,有位伤者嗷嗷叫疼,但董晓斌却决定先救车里那名不吭声的伤者。结果证实,那位伤者脾破裂致大出血,当时已经意识不清,而另外一位只是外伤。

医生的能力源于多年临床的积淀和不辞劳苦地坚守。董晓斌还是个年轻大夫时,有一次,医院来了位服用有机磷农药自杀的病人。持续抢救到傍晚,病人仍需要专人守护。为了治疗的连续性,董晓斌主动坚持守床旁,直到第二天晚上9点多,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他才回家。

1999年,董晓斌到乡镇卫生院技术支持一年;2010年,去社区卫生院支农工作一年。面对基层任务繁多、专业人员不足的困难,他经常加班加点,有时要连续工作24小时。2008年冬,他又赴北川支援灾后重建,克服天气湿寒、水土不服、环境艰苦等困难开展工作。在下期人员不能按时到位的情况下,他主动要求延期服务,高质量完成了医疗保健任务,受到援川总指挥部及卫计部门的表扬。

董晓斌常跟科里的年轻医生说,作为一名医生,要“但行善事不问前程”。他是这么说,也在从医路上不断践行着……

记者/秦聪聪 编辑/夏午

logo